一.实践背景
家乡文化遗产是指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以及传统工艺品等它们承载着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当今社会,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家乡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传统技艺的继承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调查家乡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并呼吁行动和个人责任。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张壁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建有长达3000米的地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这些地下工程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也为后来的红色革命提供了隐蔽的战略场所。张壁古堡不仅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堡,还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关注张壁古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的6名硕士研究生组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小队,以“张壁古堡地道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实践主题,在介休市开展调研活动,以探索传承和保护张壁古堡地道文化的方式。

二.实践内容
2024年8月2日,小队来到介休市张壁古堡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对古堡内的古代建筑尤其是古堡下的古地道进行了参观学习,深刻明白地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然后参观张壁古堡内其他古建筑,如宗祠寺庙、行宫、古堡内的门楼、堡墙等,并在游览过程中进行拍照记录,感受古建筑的特有韵味,进一步感受张壁古堡的魅力。因此,小队成员也坚定了对张壁古堡地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信心。

走进张壁村,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高高的堡墙、错综的街巷以及万余米地道,展现了先辈匠人的智慧与传承,诉说着古村千年发展的悲欢离合。张壁村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集中了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是国内仅有的一座微缩小城,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青睐。2006年5月25日,张壁古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古堡内琉璃雕塑为元素,提取雕塑中的象征义,形成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图像。介休作为享誉全国的“琉璃之城”,琉璃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内涵丰厚,以后土庙的琉璃古建群和张壁古堡的明代孔雀蓝琉璃碑最具代表性。利用碑文字体进行设计,是对张壁古堡保护的一种呼吁,帮助游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张壁古堡的文化内涵。

以张壁古堡文字为主题,利用传统的纹理进行设计。在纪念品包装上进行刻印,让游客带走在张壁古堡中游玩的美好回忆与张壁古堡的美好景色,提升张壁古堡景区形象,同时呼吁大家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
三.实践总结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了张壁古堡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重点以古堡内的地道文化进行了调研。小队前往了张壁古堡国家文化保护单位,并且将古堡的每一个景点都进行了实地调研,一路观察古建筑尤其是古堡内地道的留存情况。由于曾经年久失修存在很严重的损毁情况,保护与修复情况不是很理想。对此我们小队根据调研情况并且在查阅资料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另外我们也通过问卷星做出了线上调研,采访了50余位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发现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了解较少,参加过保护、宣传工作的人较少。希望之后能通过线下宣传、景区与政府学校合作开设课程等途径将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广到大众中去,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最后我们根据张壁古堡的调研情况做出了文创设计,以期能通过文创增加其知名度。
小组成员:姚星州 童柯 苏越 陈梦瑶 荣誉 黄丽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