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作动态
团学工作动态
研究生工作动态
学生活动
招生就业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动态
【实践活动】"研民族文化,促民族交融" ——满族传统民风民俗调查研究

[ 来源: 作者:姚舜禹 编辑:孟晓轲 时间:2023-09-14 点击:次]


一、实践背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加强"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其中文化认同是巩固民族团结的精神根基。

满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统治中国政权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对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在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众多民族风俗、技艺文化。为探究满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其的文化认同,积极对党的民族团结方针付诸实践,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朱路路、马婉荣、徐鑫、王祺、张昌军5位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团队,立足文化认同理论视角,以"研民族文化,促民族交融——满族传统民风民俗调查研究"为题,以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走进沈阳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故城开展调查研究。

二、实践内容

第一站 沈阳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故城

7月15日,实践团队前往清王朝发源地、清太祖努尔哈赤故居赫图阿拉故城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切实感受传统满族的人居环境、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故城分为内城(赫图阿拉故居)和外城(满族风情园)两个部分。实践团队自努尔哈赤故居、汗宫大衙门、正白旗衙门到满族老街,在颇具满族风格的建筑中认识古城的历史环境、空间结构、建筑形态,历史故事,传统习俗;从八碟八碗到满族火锅、满族饽饽体验独具特色风味的满族饮食;从满族秧歌、剪纸、刺绣到各种旗袍展示领会满足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第二站 江苏南京——云青艺雨手工工坊

8月1日,实践团队前往云青艺雨手工工坊,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体会满族剪纸文化。剪纸是满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创作主题可以是民间故事,传说人物,其形态丰富,类型多样。其最初起源是在明代,女真人对掌管生育之神嬷嬷神的崇拜,后又发展为生活习俗和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的风貌更多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品种。据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满懿老师介绍,满族信奉花神,花卉纹样常被用做剪纸图案。在手工工坊专业剪纸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队选定象征吉祥寓意的荷花、牡丹、梅花、石榴、年息等满族团花纹样主题剪纸进行实践探究,加深对满族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践总结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实地走访调研了满族统治者清王朝发祥地赫图阿拉故城,该地现如今根据受关注程度尽可能的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满族习俗文化,但至今日已经褪去往日热闹的景象,很多富有标志性的经典建筑荒废闲置。一是进行了更为专业、商业化的管理和规划;二是满清发源地经过时间的洗涤已经不让那么多人关注,即使有满族风味也更加的城市现代化。如何挖掘和发扬满族文化,提高大众对其关注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小组成员在调研基础上,选定满族剪纸作为实践方向,尝试通过学习满族剪纸技法和特定的满族剪纸语言,创作具有满族特色的剪纸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满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在文化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小组成员:朱路路、马婉荣、徐鑫、王祺、张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