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作动态
团学工作动态
研究生工作动态
学生活动
招生就业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动态
【实践活动】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以南京云锦为例

[ 来源: 作者:姚舜禹 编辑:孟晓轲 时间:2023-09-14 点击:次]


一、实践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云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及精美的制造工艺,有着"东方瑰宝"的美誉。南京云锦是古代中国丝绸高水准的织造技艺代表之一,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于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对于其他非遗项目,南京云锦不但保留了完整的织造体系,还保有一定的从业群体,且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面料与服饰,南京云锦记录了中国织锦工艺的发展,也承载了中国历代服饰文化与传统礼制,有很强的传承价值和创新研究价值。

二、实践内容

南京云锦博物馆

7月8日,"美丽中国行"暑期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市建邺区茶亭东街的南京云锦博物馆,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进行实地调研。

南京云锦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主要展示以南京云锦为代表的中国民族织锦艺术,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实践团队对南京云锦博物馆的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精品、传世云锦匹料真品和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现场展示进行了参观,对云锦的千年历史、织造技艺、传世精品及现代传承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江宁织造博物馆

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朝江宁织造遗址上建造的一座现代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设计。7月9日,实践团队对江宁织造博物馆的江宁织造、云锦天衣、红楼梦曲和中国旗袍展区进行了参观调研。

江宁织造博物馆运用了多种展陈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江宁织造署的兴衰脉络,队员们深刻的认识到云锦织造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技艺,它不仅是南京的骄傲,也是中国的瑰宝、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金文大师云锦馆

7月23日,实践团队来到了金文大师云锦艺术馆,其位于南京明孝陵博物馆的二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整个艺术展厅分分序馆、藏品馆、大师精品馆、工艺馆和生活馆,各馆之间分而不隔,相互映衬。与云锦相关的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出云锦介绍以及清代的云锦珍品;第二部分依次陈列金文艺术馆所仿制的云锦面料;最后一部分是挑花结本工艺流程展现。每一幅云锦作品都不同凡响,其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着曾经灿若云霞的历史,塑造着更为绚烂的未来。

三、实践总结

暑期"美丽中国行"团队队员参观了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和金文大师云锦馆。通过这次暑期实践,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云锦织造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人们也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与探索。云锦的发展需要与现代的发展结合,活化非遗需要秉承丝织技艺的古老智慧,也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对云锦进行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云锦不仅是南京的骄傲,也是中国的瑰宝、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在继承传统织造技艺的同时,也需要与现代的审美与艺术结合起来,让云锦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真正地做到守正创新。正如金文老师所希望的,"传统文化的延续,需要依靠更多的年轻人,去接受,去关心,去创新,为云锦开辟出更包容的市场;现代设计的鲜活思维,也需要这群人来灌入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融合变化,云锦的未来才会日久弥新"。

小组成员:杨秋怡、马新宇、雷宜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