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榫卯结构的研究深刻影响到传统工艺、生活家具等领域的发展,解构榫卯,是对话传统,是面向当下及未来生活环境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我们要思考的命题。第一届“苏品杯”设计大赛主题意在鼓励参赛选手利用榫卯结构设计出既可以是家具,也可以是玩具,既有实用功能,也可以作为装饰的创新产品。大赛作品应以优质木材为主要材质,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五金件固定,设计作品需要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解构榫卯,“凳”你来玩!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承办单位:苏州市苏品家具有限公司
二、奖项设置
序号
|
奖项
|
奖金(元)(含税)
|
数量
|
备注
|
1
|
金奖
|
10,000
|
1名
|
奖杯与证书
|
2
|
银奖
|
5,000
|
2名
|
奖杯与证书
|
3
|
铜奖
|
2,000
|
5名
|
奖杯与证书
|
4
|
优秀奖
|
纪念礼品
|
15名
|
证书
|
三、参赛作品要求
(一)设计作品要求
以凳子为主题,重点体现出利用榫卯结构拼装的乐趣,并使用模块化思想进行创作。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作品,如有仿冒和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取消资格,自负法律后果。
参赛作品必须是从未公开发表,未参加过任何展览或设计比赛的。
(二)应提交的作品内容
1、《“苏品杯”参赛报名表》:在文末点击链接下载,参赛者务必如实填写报名表上各项信息,以便主办方与您取得联系。报名表文件名以“苏品杯-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
2、竞赛设计文稿:提交的参赛作品须使用平面彩色设计效果图,将作品效果图、部件效果图、200字内设计说明(设计意念、功能、材质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说明)、三维视图及尺寸,排版于1张A3(297mm×420mm)横向版面内(文件格式为*.JPG,分辨率为300dpi,文件大小一般不超过5M)。版面内除标注作品名称外,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和与作者相关的其它信息。并以“苏品杯-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图片。
(三)作品提交方式
1、将《“苏品杯”参赛报名表》及竞赛设计文稿的电子版压缩发送至负责人邮箱。
2、竞赛作品提交邮箱:979023206@qq.com。
3、电子文件格式为:苏品杯-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4月26日24:00
(五)要求规定(违反以下任何一条将视为自动弃权处理):
1. 禁止平面效果图规格大于或小于297mm x420mm(A3);
2. 禁止平面效果图是竖向;
3. 禁止在参赛作品的正面书写姓名;
4. 禁止压缩文件名格式不按要求署名;
5. 禁止参赛作品为非原创作品,或已发表或曾经在在其他设计竞赛中获过奖项。
四、作品评审:
(一)评分标准:
1、符合主题—具备拼装乐趣和实用功能,并且可扩展(40%);
2、创意--展现创意的同时,体现出美感与质感(20%);
3、市场性--可实现工业化生产(30%);
4、版面设计--符合参赛作品要求(10%)。
(二)评选步骤:
为充分展示公平公正原则,本次评审分初评、终评二个环节,评审通过专家评审。
初评:评审团专家对全部参赛作品进行初评(作品只有编号,没有任何关于设计者的信息),根据得票高低筛选出30份。
终评:各评审专家现场对各奖项入围作品进行打分,根据得分排名。
五、大赛日程
1、作品征集:2019年4月1日——2019年4月26日
2、作品初选:2019年4月底,评选出30名入围作品
3、作品终评、颁奖:2019年5月
六、大赛权利和义务
大奖赛主办方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参赛者须承担下列权利和义务:
1、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具有作者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禁止参赛作品为非原创作品,或已发表或曾经在其他设计竞赛中获过奖项。否则,大赛组委会有权在本次设计大赛任何阶段取消其参赛资格,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及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2、对于获得金、银、铜奖的获奖者,接受奖金及证书即意味着获奖作品的相关知识产权属于大赛组委会,其中包括对作品进行复制、散布、展示及演绎等权利,而大赛组委会无需为此向获奖者支付额外费用,获奖者保留对作品的署名权。
3、如因参赛者的剽窃作品、窃取商业秘密等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负,并且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并回收获奖奖金。
4、主办方对本届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
七、联系方式(周一至周五,8:00-11:00;14:00-17:00)
苏品家具有限公司:孙经理13862192582
南京林业大学: 王老师18021518593
小朱:18851838227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爱格豪路168号
苏州市苏品家具有限公司
“苏品杯”创新拆装木质产品设计大赛组委会
邮政编码:210037
附件:“苏品杯”竞赛报名表 /kindeditor/attached/file/20190323/20190323173822262226.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