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学术组织
科研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校友常方圆老师到学院传经送宝——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经验

[ 审核:赵中元 来源:院行政办公室 作者:丁晓群 编辑:丁万娟 时间:2024-11-22 点击:次]


2024年11月28日,我院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我校校友常方圆老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经验分享讲座。此次活动由副院长赵中元主持,院党委书记朱剑刚、院长徐伟亦亲临现场,与有关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共同听取了这场讲座。

赵中元副院长首先向在座的师生简要介绍了常方圆老师的基本情况、学习经历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随后,常方圆老师围绕自我介绍、经验总结与案例分享,与大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她结合自己的申报经历,详细剖析了申报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定不下、找不准、摸不清。比如,文理类别与申报学科的定位模糊、申报主题与细节方向的难以确定、关键问题及工作体量的把握不准等。针对这些问题,常老师不仅详细对比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的优缺点,还建议老师们应综合考虑学校、学院及个人的学科背景与申报重点,做出明智准确的选择,在申报策略上,常老师强调了参考重点项目优先资助指南的重要性,并建议申报者仔细研究近三年申报学科相关主题的获批项目,了解获资助人的学校背景、文章发表类别等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申报学部及二级学科。谈及项目的遴选标准,常老师引用了资深老师的一段话,强调了4个关键因素:1、项目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2、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和潜力;3、项目构思是否合理、严密、可行;4、是否具备必要的研究基础与条件。她特别指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构思、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创新元素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交叉学科的融合更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若暂无新构思,她建议申报者宁可不急于动笔,不要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无用功。在申报主题的创新性方面,常老师推荐了资深专家关于新要求、新起点、新问题、新目标、新思维、新模式、新重点等方面的建议,鼓励申报者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颖的研究视角。同时,她也提醒大家在撰写申请书时,既要注重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又要确保语言表述的清晰与准确,既要让大同行看得懂,也要让小同行看得明,避免过分夸大课题的现实意义。在案例分享环节,常老师结合自己的申报书,阐述了申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讲座的最后,老师们纷纷就申请书书写过程中的困惑与常老师进行了交流。此次讲座不仅为我院教师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也是我院组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辅导报告系列活动的一次精彩呈现。